
政策驱动 + 需求升级,注塑模具行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新机遇
发布时间:
2025-10-21 10:01
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,作为工业生产 “基石” 的注塑模具行业近期呈现出多重积极信号。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《2025 年上半年注塑模具行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今年上半年国内注塑模具市场规模达 896 亿元,同比增长 12.3%,其中新能源汽车、医疗健康、智能家居三大领域贡献了超 60% 的市场增量,行业正从 “规模增长” 向 “质量提升” 加速迈进。
政策层面的有力支持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推手。今年初,工信部印发《关于加快推进模具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提出到 2027 年,我国中高端注塑模具国产化率需提升至 80% 以上,培育 10-15 家年营收超 50 亿元的龙头企业,并建立 5 个国家级注塑模具技术创新中心。政策红利下,地方政府也纷纷加码,如广东、浙江等地对注塑模具企业的研发投入给予最高 30% 的补贴,江苏、山东则推出 “模具 + 终端产品” 协同发展专项基金,助力企业打通产业链上下游。
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变化进一步推动行业升级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由于电池外壳、车载显示屏框架等部件对模具精度和耐腐蚀性要求显著提高,带动高精度注塑模具需求同比增长 45%。某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采购负责人表示:“为适配长续航电池的密封需求,我们对模具的尺寸公差要求控制在 ±0.01mm 以内,这一标准较传统燃油车部件提升了 3 倍,目前国内已有 3 家企业能够达到该技术水平。”
医疗健康领域则成为注塑模具行业的 “新蓝海”。受人口老龄化及医疗设备国产化政策影响,一次性注射器、医用导管、诊断试剂外壳等医疗耗材的需求持续攀升,带动医用级注塑模具市场规模同比增长 38%。与普通注塑模具不同,医用模具需采用食品级不锈钢材质,并通过 ISO 13485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,且生产过程需全程无菌。浙江某医疗模具企业负责人介绍:“我们投入 1.2 亿元建设了万级洁净车间,研发的一次性输液器模具生产效率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 20%,产品合格率稳定在 99.8% 以上,目前已为国内外 20 余家医疗器械企业供货。”
智能家居领域的创新需求也为注塑模具行业带来新增长点。随着智能家电向 “轻薄化、多功能化” 发展,模具企业纷纷推出一体化成型技术。例如,某家电模具企业研发的 “3D 曲面屏家电外壳注塑模具”,可实现外壳与触控面板的一次性成型,不仅减少了 5 道生产工序,还使产品良品率从 88% 提升至 97%,目前已应用于智能冰箱、扫地机器人等产品,订单量同比增长 52%。
技术创新方面,行业正加速拥抱数字化与智能化。据调研,今年上半年国内已有超 30% 的规模以上注塑模具企业引入工业互联网平台,通过实时采集模具生产数据、分析设备运行状态,将模具生产周期缩短 15-20%。同时,3D 打印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比例也从去年的 8% 提升至 15%,某模具企业利用 3D 打印技术生产的模具镶件,开发周期从传统的 25 天压缩至 7 天,成本降低 30%。
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秘书长指出,当前注塑模具行业正处于 “政策利好 + 需求升级 + 技术突破” 的叠加期,但仍面临高端人才短缺、核心材料依赖进口等挑战。未来,行业需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,突破纳米涂层、高精度传感器等关键技术,同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整合,构建 “模具设计 - 制造 - 服务” 一体化生态,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。预计 2025 年全年国内注塑模具市场规模将突破 1900 亿元,中高端产品占比有望达到 55%,行业高质量发展态势将持续巩固。
联系方式
留言板